为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校预防性侵害应急预案》。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预防性侵害工作机制,提升师生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相关事件时能够迅速、科学、有效地进行应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教育为先、依法处理”的工作方针,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制度建设,推动形成家校社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内性侵害事件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1. 成立学校预防性侵害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心理咨询室等相关负责人。
2.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预防性侵害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监督落实各项措施。
3.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实施预防性侵害的各项任务,如心理辅导、安全排查、信息报送等。
三、宣传教育
1. 定期开展防性侵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性别平等、自我保护、法律常识等内容。
2.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应对性侵害风险的能力,增强师德师风建设。
3.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平台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儿童保护知识,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
1. 定期对校园重点区域(如教室、宿舍、卫生间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可能引发性侵害的漏洞。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
3. 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严格实行门卫登记制度,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
五、应急处理流程
1. 发现或接到性侵害事件报告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处置。
2. 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受害学生,安排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介入,防止二次伤害。
3. 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取证,依法依规处理。
4. 对涉及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和心理疏导,避免事件扩大化。
六、后续跟进与总结评估
1. 事件处理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盘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完善防范机制。
2. 对涉事学生及家庭提供持续支持,帮助其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3. 每学期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
七、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预防性侵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班级、各部门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备注: 本预案内容可根据学校实际和上级教育部门最新要求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