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首极具情感色彩的抒情诗,出自《国风·邶风》,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离别与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人民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深情。
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邦国多难,维其丁壮。
我独南行,从子于征。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以归!
无感我帨兮,不我以归!
注释与翻译:
- 击鼓其镗:击鼓的声音很响亮。
- 踊跃用兵:士兵们踊跃地参军作战。
- 邦国多难:国家面临许多困难。
- 维其丁壮:只有那些强壮的男子被征召。
- 我独南行:我独自一人南下出征。
- 从子于征:跟随你一同出征。
- 既见君子:既然见到了你(指爱人)。
- 云胡不喜:怎么会不高兴呢?
- 死生契阔: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
- 与子成说:和你立下誓言。
- 执子之手:牵着你的手。
- 与子偕老:和你一起到老。
- 于嗟阔兮:可叹我们相隔太远。
- 不我以归:不让我回来。
- 无感我帨兮:不要触动我的佩巾。
- 不我以归:不要让我回不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士兵的口吻,讲述了他因战事而离开家乡、远离爱人的故事。诗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承诺与深切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战争的残酷,也有爱情的柔情。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也展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团圆的渴望。
诗中“击鼓其镗”的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仿佛让人听到了战鼓声,感受到战争的迫近。而“我独南行,从子于征”则表现出主人公对命运的无奈与服从。然而,在这种沉重的背景下,诗人却依然表达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壮与温情。
《诗经·邶风·击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它不仅是一首战争诗,更是一首关于爱情与人生选择的深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