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二十八蒙恬列传】蒙恬者,秦之名将也,其父蒙骜,本为齐人,后仕于秦,累建战功,位至上卿。蒙恬少有大志,习兵法,通骑射,年未弱冠,便以才略见重于秦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蒙恬受命为将,屡立奇功,尤以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之事最为人所称道。
秦始皇三十二年,匈奴侵扰边地,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伐。时匈奴骑兵骁勇善战,多以游击之术袭扰秦境。蒙恬审时度势,先遣斥候探路,又布阵于险要之地,待敌军疲惫之时,突起袭击,大破匈奴,收复河南地(今河套一带),使秦边疆得以安宁。此役之后,蒙恬被封为上卿,兼领西北诸郡军政,成为秦帝国北方的支柱。
秦始皇欲固边防,命蒙恬监修万里长城。蒙恬深知此工程非一朝一夕可成,遂调集民夫数十万,分段施工,昼夜不息。他因地制宜,利用山川地形,筑城设障,使长城绵延千里,成为抵御外敌之坚固屏障。长城之成,不仅巩固了边疆,亦为后世所效仿,成为中国军事防御体系之典范。
然蒙恬虽功勋卓著,却亦遭权臣嫉妒。赵高与李斯合谋,惧蒙恬之威,恐其辅佐扶苏,不利于己。于是,二人诬陷蒙恬谋反,秦二世听信谗言,赐死蒙恬于阳周。临刑前,蒙恬叹曰:“吾虽死,然长城之功,可铭千秋。”遂饮鸩而亡。
后人评曰:蒙恬之才,可比韩信;其忠,堪比岳飞。然天妒英才,终遭奸佞所害。然其修筑长城之举,实为华夏民族之壮举,虽身死名存,犹为后世敬仰。
——《史记·卷二十八·蒙恬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