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与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 培养学生分析古诗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 难点:体会诗歌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与哲理。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诗歌朗诵音频、相关图片)
- 课文原文及注释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字词解释)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或工作过?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后,引出本课主题——《次北固山下》,讲述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与语调。
-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本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 教师讲解作者王湾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
3. 品读赏析(20分钟)
- 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 教师引导分析重点诗句: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明诗人身处异乡,景色优美却更添思乡之愁。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江面开阔、顺风扬帆的景象,象征人生顺利与希望。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间流转,季节更替,蕴含哲理思考。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胸臆,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相关配乐朗诵,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思乡”这一主题的理解。
- 鼓励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改写诗歌片段,加深理解。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全诗。
-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乡书何处达”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2016年秋季版)《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1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思乡之情 + 人生哲理
意象:江水、青山、归雁、春日
情感:孤独、期盼、希望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参与度如何?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 对于诗歌的意境理解,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