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为规范医疗机构内医用织物的清洗、消毒及管理流程,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涉及医用织物(如床单、被套、工作服、手术衣、患者衣物等)的收集、运输、洗涤、消毒、储存及发放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二、组织管理
1. 成立由院感科、后勤保障部、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医用织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指导和评估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2. 明确各环节责任人,确保职责清晰、流程规范、责任到人。
三、分类管理
1. 医用织物应按照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分为清洁织物、污染织物和感染性织物。
2. 污染织物应在使用后立即进行密封包装,并标明类别及来源,避免交叉污染。
四、洗涤与消毒
1. 洗涤场所应具备独立通风系统和排水设施,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洗涤剂和消毒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
3. 对于感染性织物,应采用高温蒸汽或含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确保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
4. 洗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清洁,防止二次污染。
五、运输与储存
1. 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密闭容器,防止织物在运输中受到污染或散落。
2. 清洁织物应存放在专用储物柜中,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受潮和霉变。
3. 储存区域应设有明确标识,严禁与非医用织物混放。
六、人员培训与防护
1. 所有参与医用织物处理的工作人员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防护知识。
2. 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接触性感染。
七、记录与追溯
1. 所有洗涤、消毒、运输、储存等环节应建立完整的工作记录,包括时间、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消毒剂种类及浓度等信息。
2. 建立可追溯机制,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监督检查
1. 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医用织物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院感科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共同保障医疗安全与环境卫生。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医用织物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安全、洁净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