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中班大卫不可以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中班大卫不可以教案,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13:20:16

中班大卫不可以教案】一、活动名称:

《大卫不可以》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绘本《大卫不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认识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2.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在集体生活中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

3. 行为目标: 引导幼儿理解“不可以”的含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

- 绘本《大卫不可以》(作者:大卫·香农)

- 大卫图片或手偶

- 相关行为图片(如:打人、乱扔玩具、大声喊叫等)

- 红绿灯卡片(代表“可以”与“不可以”)

- 小贴纸、奖励贴纸若干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大卫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叫大卫,今天我们要一起看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大卫不可以》。”

引导幼儿观察大卫的表情和动作,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一边展示绘本,一边讲述故事内容,重点突出大卫的各种“不可以”行为,如:

- 摔跤时大哭

- 把牛奶洒在地上

- 在饭桌上玩食物

- 不穿衣服就跑出去

每讲完一个情节,教师可以停下来提问:“你觉得大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 讨论与互动(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 “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做?”

- “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 “我们平时在学校里,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教师可以出示相关行为图片,让幼儿判断是否“可以”或“不可以”,并用红绿灯卡片进行分类。

4. 游戏活动(10分钟)

游戏名称: “不可以”大挑战

玩法:教师说“不可以”,幼儿要立刻停止当前动作;教师说“可以”,幼儿可以继续做动作。例如:

- 教师说:“不可以摸脸!”——幼儿立刻停下摸脸的动作;

- 教师说:“可以拍手!”——幼儿开始拍手。

通过游戏强化幼儿对“不可以”行为的理解和反应能力。

5. 总结与延伸(7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有些行为虽然看起来好玩,但其实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做一个懂礼貌、守规则的好孩子。”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在生活中做到“不可以”。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在家中也提醒孩子注意行为规范,形成一致的教育环境。

- 区角活动:在班级设置“行为小标兵”墙,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小朋友。

- 音乐活动:学唱《不要乱丢垃圾》等儿歌,帮助幼儿巩固规则意识。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绘本为载体,结合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基本的行为规范。通过互动和参与,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可以”的意义,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将规则内化为自觉行为。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适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行为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