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如土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怀远的书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立志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命运却并不总是眷顾他。在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因紧张过度,发挥失常,名落孙山。
回到家中,李怀远心灰意冷,整日郁郁寡欢,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如纸,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生气。家人见状,十分担忧,劝他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可李怀远却始终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发呆。
有一天,一位年长的老者路过他的家门,看到李怀远面色如土、神情恍惚,便上前询问缘由。李怀远如实相告,老者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你如今虽未中第,但心中仍有志向,这便是希望所在。若只因一次失败便一蹶不振,那才是真正的‘面色如土’。”
这句话让李怀远猛然醒悟。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被一时的挫折击垮,于是重新振作精神,苦读三年,终于在第二次科举中一举高中,成为进士,官至尚书。
后来,“面色如土”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沮丧或惊慌时,脸色变得如同泥土一般灰暗无光。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神色变化,更象征着内心的绝望与无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败,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只要心中有光,即使身处黑暗,也能找到前行的方向。而“面色如土”的真正含义,也不仅仅是一个表情,更是一种心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