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文章通过一个孩子在旅途中遇到一只小鸟搭船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描写细腻,富有童趣,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语句。
- 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图片素材、板书设计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鸟类的知识,思考“搭船的鸟”是什么意思。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一幅蓝天白云下飞鸟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乘船旅行时看到的情景。
提问:“如果你在船上,突然看到一只鸟飞来,你会有什么感觉?”
2.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搭船的鸟》,提问:“‘搭船’是什么意思?‘搭船的鸟’又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不懂的地方。
2. 检查预习
教师抽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搭船、翠鸟、悄悄、羽毛”等。
3.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介绍“我”和母亲坐船去外公家,引出“搭船的鸟”的出现。
- 描写小鸟的外形、动作,表现其机灵可爱。
- 第三段:写“我”和小鸟的互动,表达对小鸟的喜爱。
2. 重点句子赏析
- “那只鸟飞得很快,翅膀一扇一扇的。”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 “它好像知道我们是朋友,一点也不怕。”
讨论:“为什么小鸟不怕‘我们’?这说明了什么?”
3. 角色扮演
邀请学生扮演“我”和“小鸟”,进行对话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实际
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小动物?你是怎么对待它们的?”
2. 环保教育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鸟类,不打扰它们的生活,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公民。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特点。
2. 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是可爱的,我们要用心去观察,用爱去呵护。”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基础作业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仿写一句。
2. 拓展作业
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写出它的外形、动作和你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
搭船的鸟
┌───────────┐
│外形:翠绿、美丽 │
│动作:灵活、敏捷 │
│情感:喜爱、亲近 │
└───────────┘
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境创设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