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寄托深情、情感真挚的送别诗。全诗虽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情感浓厚,充分展现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被贬龙标(今贵州一带)时的深切关怀与惋惜。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原文翻译:
杨花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已被贬到龙标,要经过五溪之地。
我把满腹的忧愁寄托给明亮的月亮,
让它随着风飘到遥远的夜郎西部。
二、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于王昌龄被贬龙标之时,李白得知消息后,满怀感慨,写下此诗以表思念之情。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悲伤,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思。
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杨花飘零,象征着离别;子规(杜鹃)的啼叫,更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也渲染出一种伤感的情绪。
第二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交代了友人被贬的地点和路途的艰难。“五溪”是古代南方偏远之地,说明王昌龄所处环境艰苦,李白对此感到担忧。
第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忧愁寄托于明月,希望它能穿越千山万水,把这份思念带到远方的朋友身边。这种“借月抒情”的手法,既浪漫又感人,体现了李白豪放却不失细腻的情感世界。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哀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惆怅。
2. 想象丰富:诗人借助明月这一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赋予其生命力和方向,极具想象力。
3. 语言简练:全诗仅二十字,却内涵丰富,言简意赅,体现出李白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四、结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是对友人的安慰与思念,更是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一种深刻体悟。读之令人动容,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