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漂流瓶】一、活动名称:
《漂流瓶》
二、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漂流瓶”这一活动,激发幼儿对他人、对集体的关心与关爱,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
2. 认知目标:了解“漂流瓶”的含义及其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3.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书写或绘画来制作“漂流瓶”内容。
三、活动准备:
- 彩色纸张、画笔、贴纸等手工材料
- 透明塑料瓶(可提前清洗干净)
- 小纸条、信封
- 背景音乐(轻柔的钢琴曲)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小纸条的漂流瓶,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其用途。教师简单介绍“漂流瓶”是人们用来传递心声、分享故事的一种方式,可以寄给远方的朋友,也可以留在公园、海滩等地,让陌生人捡到后读一读。
2. 讨论环节(8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有一个漂流瓶,你会写些什么?你想把什么送给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语言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创作环节(15分钟)
幼儿每人领取一个漂流瓶和一张小纸条,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书写或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鼓励幼儿写下自己的愿望、祝福或想对别人说的话。
4. 分享环节(7分钟)
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漂流瓶内容,并讲述自己写的是什么。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5. 延伸活动(5分钟)
教师将孩子们制作的漂流瓶收集起来,放在教室一角,作为“班级漂流瓶角”,鼓励孩子们随时可以取出阅读,也可以继续添加新的内容,形成一种持续的情感交流。
五、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表达意愿。
- 评估幼儿是否能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 检查漂流瓶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要求。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漂流瓶”为载体,结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表达、分享与沟通。整个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创作和分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温馨提示:
建议家长在家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家庭漂流瓶”,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