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赏析:《赠刘景文》苏轼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赏析:《赠刘景文》苏轼,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1 04:14:27

赏析:《赠刘景文》苏轼】《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虽短,却蕴含深远的哲理与情感,既是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首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描绘的是秋末时节荷花凋谢、荷叶枯萎的景象。这里的“擎雨盖”原指荷叶如伞般撑起雨水,如今已不复存在,象征着盛夏的繁华已逝,时光流转,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含了人生中辉煌与衰落交替的规律。

次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则转而写菊花虽已凋零,但其枝干依然挺立,不惧寒霜。这里用“傲霜枝”来赞美刘景文的坚韧品格,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保持高洁的操守和坚定的意志。此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韧性的敬佩。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提醒朋友,虽然秋色渐深,万物萧瑟,但正是橙黄橘绿、色彩斑斓的时节,是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阶段的思考:在看似萧条的季节里,依然蕴藏着丰富的美与希望。

从艺术手法上看,苏轼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图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他没有直接表达情绪,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豁达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一贯的乐观精神。即便是在秋意渐浓、万物凋零之时,他依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以此鼓励他人。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苏轼诗歌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

总的来说,《赠刘景文》虽是一首赠别之作,却超越了单纯的离别之情,展现出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景图,更是一首充满智慧与温情的哲理诗。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