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2《幼苗长大了》新苏教版(6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2《幼苗长大了》新苏教版(6页)),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1 15:15:17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2《幼苗长大了》新苏教版(6页))】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幼苗从种子到成株的变化。

能够观察并描述幼苗的生长特征,如茎、叶、根等结构及其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增强爱护植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幼苗生长的过程及各部分的作用。

-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 幼苗实物(如绿豆、向日葵等)

-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量尺等工具

- 实验材料(如土壤、花盆、水壶等)

- 学生准备:

- 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 对植物生长感兴趣,愿意参与观察与记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几幅不同阶段的植物图片,提问:“你们见过种子怎么变成小树苗吗?它经历了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 新授内容(15分钟)

- (1)认识幼苗的结构

展示幼苗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茎:运输水分和养分;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2)幼苗的生长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长大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

强调“幼苗长大”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阳光、水、空气和土壤等条件。

3. 实践活动(20分钟)

- (1)小组观察实验

分组观察教师提供的幼苗样本,使用放大镜、量尺等工具,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信息。

- (2)种植体验

每组领取一粒种子和花盆,学习如何正确种植,了解浇水、光照等基本养护方法。

鼓励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形成“植物成长日记”。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幼苗成长的重要性。

- 提问:“如果缺少阳光或水,幼苗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 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种植一种植物,持续观察并分享成果。

五、板书设计

```

幼苗长大了

一、幼苗的结构

-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 茎:运输养分

- 叶:进行光合作用

二、幼苗的生长过程

种子 → 发芽 → 长出叶子 → 长高 → 开花结果

三、植物生长的条件

阳光、水、空气、土壤

```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观察记录表,写出你观察到的幼苗变化。

2. 回家种一粒种子,坚持每天浇水并记录生长情况。

3. 与家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一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七、教学反思(教师填写)

本次教学以观察和实践为主,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种植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植物生长的知识,还增强了责任感和观察力。今后可进一步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更多探究内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