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洞仙歌》原文翻译赏析】《洞仙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月夜的静谧与孤寂,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水晶帘外风,吹落满天星斗。
> 绛纱帐里,香雾沉沉,梦回何处?
> 人间天上,此情何限?
> 唤起银蟾,照我杯中影。
> 酒酣夜半,独倚阑干,心事如潮涌。
> 万里江山,一时都入画中。
> 莫问归期,且醉今宵。
二、翻译
她的肌肤如冰玉般清冷,没有一丝汗水。
在水晶帘外,微风轻拂,仿佛银河的星辰纷纷坠落。
在红色的纱帐之中,香气弥漫,梦境飘渺,不知身在何处。
人间与天上,这份情感多么深长!
唤来银色的月亮,照亮我的酒杯。
酒意正浓,深夜独自倚着栏杆,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万里山河,此刻仿佛都融入了我的画卷之中。
不必问归来的日期,就让我尽情沉醉在这今夜吧。
三、赏析
《洞仙歌》虽为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词,但其内涵远不止于景物的描绘。苏轼以极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空灵、幽静的意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词中“冰肌玉骨”、“水晶帘外风”等意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孤独而宁静的,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莫问归期,且醉今宵”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时的一种豁达与洒脱,体现了苏轼一贯的乐观精神。
此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银蟾”、“星斗”、“江山”等,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
四、结语
《洞仙歌》作为苏轼词作中的代表之一,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词,更是一首蕴含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读一读这样的词,或许能让人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