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18:15:59

苏轼《书孟德传后》原文及翻译】《书孟德传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属于其“杂文”类作品。文章虽以“书”为名,实则借题发挥,通过评论他人之文,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本文旨在通过对《孟德传》的评论,揭示人生际遇、命运无常以及士人精神等深刻主题。

一、原文

> 孟德者,陕人也。少以勇闻于乡里。年二十余,尝与群儿戏,有虎自林中出,诸儿皆走,孟德独立不动,虎亦徐去。乡人异之。后稍长,习兵法,能骑射,遂为将。然其性刚烈,不屈于人,屡遭贬斥。卒于边地,年四十五。

> 或问予曰:“孟德何如人也?”予曰:“孟德,勇士也,然其志未竟,命亦薄矣。”

> 夫人之生也,或贵而显,或贫而贱;或寿而康,或夭而疾。岂非天命乎?然吾观孟德,虽有勇略,终不得志,岂非时运之不济耶?

> 嗟乎!世之士人,多欲立功业,求富贵,然成败之间,往往不由己。或遇明主,则荣华可期;若逢乱世,则志不得伸。孟德之死,诚可悲也。

> 然余尝思之:夫士之大节,在于不屈于势,不惑于利。孟德虽死,其气节犹在,可敬也。故余作《书孟德传后》,以志其事,亦以自勉焉。

二、译文

孟德是陕西人。年轻时就因为勇敢而在乡里闻名。二十多岁时,曾和一群孩子玩耍,突然一只老虎从树林中窜出,其他孩子都吓得逃跑,只有孟德站在原地不动,老虎也慢慢离开了。乡里人都感到惊讶。后来他年纪稍长,开始学习兵法,擅长骑马射箭,于是成为了一名将领。但他性格刚烈,不愿屈服于人,多次被贬官。最终死在边疆,享年四十五岁。

有人问我:“孟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回答说:“孟德是一个勇士,但他的志向未能实现,命运也很薄。”

人的一生,有的显贵,有的贫贱;有的长寿安康,有的早逝病弱。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但我看孟德,虽然有勇有谋,却终究未能施展抱负,难道不是时运不佳吗?

唉!世间士人大多渴望建功立业,追求富贵,但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不由自己决定。如果遇到贤明的君主,或许可以荣耀显达;如果身处乱世,志向便难以实现。孟德的去世,确实令人惋惜。

然而我常常思考:士人的大节在于不屈服于权势,不被利益迷惑。孟德虽然死了,但他那股气节仍然存在,值得尊敬。因此我写下这篇《书孟德传后》,既是为了记述他的事迹,也是为了激励自己。

三、赏析与解读

《书孟德传后》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苏轼借孟德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士人精神的推崇。文中既有对孟德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苏轼一贯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在文中强调“士之大节”,正是对这种理念的体现。尽管孟德未能实现理想,但他不屈的精神依然值得后人铭记。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散文“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时又不失哲理深度,是研究苏轼思想与文风的重要作品之一。

结语:

《书孟德传后》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评论,更是一篇充满哲思的人生感悟。它提醒我们,面对人生的起伏与无常,唯有坚守本心、不屈不挠,方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