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阅读答案及译文】《太公望》是一篇古文,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讲述的是周朝初期贤臣姜太公(即吕尚)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短的叙述,展现了姜太公的智慧与远见,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性格。
一、原文:
太公望,周之贤人也。其少也,尝为钓于渭水之上。有老父过而问之曰:“子何以钓?”曰:“钓。”曰:“何钓?”曰:“钓鱼。”曰:“鱼可得乎?”曰:“可得。”曰:“子何以知之?”曰:“吾以直钩钓之,不以饵。”
老父笑曰:“子诚愚矣!夫钓者,必以饵。今子以直钩,岂能得鱼哉?”
太公曰:“然则吾以直钩钓之,虽不得鱼,亦无害也。”
老父曰:“子之言,可谓达理矣。然天下之人,多以利相诱,而子独以直钩钓之,虽不得鱼,亦不失其志。”
二、译文:
太公望是周朝的一位贤能之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渭水边钓鱼。有一位老人经过,问他:“你为什么在钓鱼?”他说:“在钓鱼。”老人又问:“钓什么?”他说:“钓鱼。”老人又问:“你能钓到鱼吗?”他说:“能钓到。”老人再问:“你怎么知道能钓到呢?”他说:“我用直钩来钓,不用鱼饵。”
老人笑着说:“你真是愚蠢啊!钓鱼的人一定是要用鱼饵的。你现在用直钩,怎么能钓到鱼呢?”
太公说:“那么我用直钩钓鱼,即使钓不到鱼,也没有什么坏处。”
老人说:“你说的话,可以说是通情达理了。但天下的人大多被利益所驱使,而你却用直钩来钓,虽然钓不到鱼,但也保住了自己的志向。”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太公望”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
答:太公望是周朝时期的贤人,后来成为周武王的重要辅臣,姓姜名尚,字子牙,也称姜太公。
2. 文中“直钩钓之”是什么意思?它象征着什么?
答:“直钩钓之”是指不用鱼饵,只用直的鱼钩来钓鱼。这象征着太公望坚持正直、不投机取巧的态度,表现出他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志向。
3. 为什么老父认为太公望“诚愚”?
答:因为老父认为钓鱼必须使用鱼饵,而太公望不用鱼饵,只用直钩,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做法,因此认为他“愚”。
4. 太公望为什么要用直钩钓鱼?
答:他并不是为了真正钓到鱼,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原则,即使不能成功,也不失其志。
5.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文章通过太公望的言行,说明一个人应当坚持正道,不为外物所动,即使暂时没有收获,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白。
四、总结:
《太公望》这篇短文虽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道德修养、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太公望以“直钩钓之”的方式,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格,令人敬佩。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要不忘初心,坚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