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与鹜原文原文及译文】在古代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寓意深刻、情节生动的小说或寓言。其中,“农妇与鹜”便是一则流传久远、耐人寻味的故事。它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恶与智慧。
一、原文
昔有农妇,家贫,常于田间劳作。一日,晨起出户,见一白鹭(鹜)栖于屋檐之下,状甚闲适。妇人见之,心生怜悯,遂以残饭喂之。自是,鹜日来,不复去。
数月之后,农妇家中渐富,盖因鹜常衔鱼虾至其门前,助其渔猎。妇人感其恩,遂设食以待,日日相守。
然有一日,农妇因事外出,未及归家。鹜见无人照料,乃飞入邻家,觅食而去。农妇归家,不见鹜踪,心甚懊恼。
后数日,农妇于山中偶遇一老者,问其故。老者笑曰:“此非寻常之鸟,乃灵禽也。汝若善待之,必得其助;若负其情,亦将失之。”
农妇悔悟,遂焚香祭之,愿修德以赎过。自是,鹜不再来,而农妇亦自此勤勉持家,终成富足之家。
二、译文
从前有一位农妇,家里很穷,常常在田里辛苦劳作。有一天清晨,她出门时看到一只白色的鹭(即鹜)停在屋檐下,显得非常悠闲。农妇见它可怜,就用剩下的饭菜喂它。从那以后,这只鹭每天都来,再也不离开了。
几个月后,农妇家里渐渐富裕起来,原来是这只鹭常常带来鱼虾放在她家门口,帮助她捕鱼和狩猎。农妇感激它的恩情,于是每天准备食物等着它,两人相依为伴。
但有一天,农妇因为有事外出,没有及时回家。鹭看到没人照顾,就飞到邻居家去寻找食物。农妇回来后,发现鹭不见了,心里非常难过。
几天后,农妇在山中遇到了一位老人,向他询问原因。老人笑着说:“这不是普通的鸟,是一只灵禽。你如果善待它,它会帮你;如果你辜负了它,也会失去它。”
农妇后悔不已,于是烧香祭祀,表示愿意修德来弥补过错。从此以后,那只鹭再也没有回来,但农妇从此更加勤劳持家,最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三、寓意与启示
“农妇与鹜”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
1. 善有善报:农妇对鹭的善意,换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2. 信任与回报:鹭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之上。
3. 因果循环:农妇后来的疏忽导致鹭离去,说明善行需持续,不可懈怠。
4. 敬畏自然:故事中透露出古人对自然生物的尊重与敬畏。
这则故事不仅是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描写,更是对人心、行为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善待他人与万物,才能获得真正的回报与内心的安宁。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故事的文化背景或与其他类似寓言的对比分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