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古诗《望洞庭》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洞庭湖景色的赞美之情。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意境。
- 难点: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比喻之美。
三、教学准备
- 教师:PPT课件、洞庭湖图片、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刘禹锡的资料,初步了解洞庭湖的位置和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洞庭湖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么美丽的湖泊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引导学生说出“洞庭湖”,并介绍洞庭湖的基本情况。接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古诗——《望洞庭》。”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发音。
4. 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逐句讲解:
-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天的湖面和月亮交相辉映,非常和谐。
-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平静如镜,没有风的时候像刚打磨过的镜子一样光滑。
- “遥望洞庭山水翠”:远远望去,洞庭湖周围的山和水都显得格外翠绿。
-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一个白色的盘子,湖中的君山就像一只青色的田螺。
2. 合作探究:
- 分组讨论:为什么作者会把君山比作“青螺”?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画面,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
2. 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并与诗中的描写进行比较。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景色,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去欣赏世界。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望洞庭》,并默写一遍。
2.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试着用一句诗来描写它。
3. 查找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象:湖、月、山、青螺
情感:热爱自然、赞美山水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比喻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可以结合更多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