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信诈骗宣传讲课教案】一、教学主题:
《警惕电信诈骗,守护财产安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信诈骗,掌握常见的诈骗手段。
2. 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3. 学会应对电信诈骗的正确方法,避免上当受骗。
三、教学对象:
中学生(初中或高中阶段)
四、教学时间:
45分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识别常见电信诈骗类型及防范措施。
-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PPT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片段等)。
2. 案例资料(真实诈骗事件报道)。
3. 小组讨论题目和情景模拟材料。
4. 防诈宣传手册或小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陌生电话或短信?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引导学生思考。
接着展示一段关于电信诈骗的短视频(内容简短、有警示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讲解电信诈骗的定义与类型(10分钟)
1.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利用虚假信息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 常见诈骗类型:
- 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
- 网络兼职诈骗
- 短信中奖诈骗
- 假冒亲友求助诈骗
- 虚假购物平台诈骗
- 网络贷款诈骗
教师结合PPT展示每种类型的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第三环节:分析典型诈骗案例(10分钟)
选取几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如:
- 案例1:某学生接到“老师”电话,称需缴纳补习费,后发现是骗子冒充。
- 案例2:有人以“中奖”为由诱导点击链接,结果手机被盗刷。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环节:互动讨论与情景模拟(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诈骗情景(如:接到“快递丢失赔偿”电话),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如何应对。
结束后,各组分享应对方式,教师点评并总结正确的应对策略。
第五环节:防范电信诈骗的实用技巧(5分钟)
1. 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3. 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未知来源的APP。
4.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
5. 遇到诈骗,第一时间报警。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提高警惕,远离诈骗”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请每位同学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学习防诈骗知识,并制作一份“家庭防诈提醒卡”,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和互动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今后可结合更多现实案例,提升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九、教学延伸:
建议学校定期开展防诈宣传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鼓励家长关注反诈公众号,共同构建安全校园环境。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