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360)】在初一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正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选取了四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艺术风格以及历史背景。
本课所选的四首诗歌分别是《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些作品分别出自曹操、王湾、马致远和李白之手,涵盖了不同的体裁与风格,既有豪放大气的山水诗,也有细腻深沉的抒情之作。
一、课文原文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与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如思乡、离别、自然之美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入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你是否曾在某个夜晚,因一首诗而感到心灵的触动?”
第二步:朗读感知(10分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与语气。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步:文本分析(20分钟)
逐篇讲解诗歌内容,结合作者背景、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 每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哪些词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步:合作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并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第五步:总结提升(10分钟)
教师总结四首诗歌的共同点与差异,强调古诗文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义。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短文,谈谈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个性化表达,避免单一的讲授模式。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配乐朗诵、动画视频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感染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如查阅相关诗人资料、尝试创作简短的古诗,进一步加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与热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古诗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