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走月亮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走月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与亲情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夜下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一、课文原文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东边的山岭上慢慢爬上来,像一个银盘,挂在天空中。我和阿妈走在田埂上,月光洒在我们的脚下,像是铺了一条银色的小路。
我们走过小溪,水声轻轻响着,像是在和我们说话。月光照在水面,波光粼粼,好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子。阿妈牵着我的手,我跟着她,一步一步地走着,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树影婆娑,月光透过树叶照在地上,斑斑点点,像是星星落在了地上。阿妈指着远处说:“你看,那片稻田多美啊!”我望着那一片金黄的稻田,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走累了,我们在田埂边坐下来。阿妈给我讲起了小时候的故事,她的声音温柔而亲切,像是月光一样柔和。我靠在她的肩膀上,听着她的故事,感到无比幸福。
月光越来越亮,照得整个田野都亮了起来。我和阿妈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夜晚,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夜晚。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我”和母亲在月夜下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也体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2. 写作特点
- 语言优美:文章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月亮像一个银盘”,“水声轻轻响着,像是在和我们说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情感真挚: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以及母子互动的细节描写,传达出浓厚的家庭温情。
- 结构清晰: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月亮升起,到走过的地点,再到休息时的对话,层次分明。
3. 重点词语解释
- 田埂:田地之间的土埂。
- 婆娑:形容树影摇曳的样子。
- 碎银子:形容月光洒在水面上闪闪发亮的样子。
- 童话世界:比喻月夜下的景象如梦如幻,充满诗意。
4. 句子赏析
- “月光洒在我们的脚下,像是铺了一条银色的小路。”
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小路,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 “阿妈的声音温柔而亲切,像是月光一样柔和。”
这里用“月光”来比喻阿妈的声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与温暖。
三、学习建议
1. 朗读训练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的轻柔与节奏的变化,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2. 仿写练习
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写一段自己在某个夜晚的经历,比如“走星空”或“看日落”。
3.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类似风格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故乡的桂花雨》等,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中对自然和亲情的描写。
四、总结
《走月亮》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温情的作品。它教会我们如何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每一个温馨时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