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随着学期过半,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逐渐掌握了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通常会组织一次期中测试。以下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供教师参考、学生复习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叹(jīng tàn)
B. 倾听(qīng tīng)
C. 颤抖(chàn dǒu)
D. 顿时(dùn shí)
2. “春江潮水连海平”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B. 张若虚
C. 杜甫
D. 王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C.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几乎不会做。
D. 他跑得很快,像一只兔子一样。
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春节
B. 中秋节
C. 元宵节
D. 端午节
5. 下列词语中,与“美丽”意思相近的是( )
A. 漂亮
B. 动人
C. 著名
D. 平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桂花雨》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告诉我们________的重要性。
3. 《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用得非常巧妙,它表示________。
4. 在古诗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________》。
5.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
6. “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________。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的“西子”指的是________。
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________》。
10. 《少年闰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段落,回答问题:
>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悄悄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田野里,稻谷成熟了,金黄一片;果园里,苹果红了,柿子黄了,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1. 这段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 作者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3分)
3. 请写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至少三个)(3分)
4.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课外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 小明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图书馆看书。他特别喜欢历史类的书籍,因为他想了解过去的故事。有一天,他在一本关于古代文明的书中看到一段有趣的文字:“古代的人们用竹简记录文字。”小明觉得非常神奇,于是他开始研究竹简的历史,还写了一篇关于竹简的小论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1. 小明为什么喜欢看历史书?(2分)
2. 竹简是什么?(2分)
3. 小明是怎么知道竹简的?(2分)
4.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4分)
四、作文(20分)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
- 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 语言通顺,结构清晰;
- 字数不少于400字。
五、附加题(10分)
1. 请写出两句含有“风”字的诗句。
2. 请写出两个表示时间的成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D
4. A
5. A
二、填空题
1. 思念
2. 勤奋
3. 春天到来
4. 水调歌头
5. 做错了事及时改正
6. 听说一百次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7. 岳阳楼记
8. 西湖
9. 论语
10. 鲁迅
三、阅读理解
(一)
1. 拟人
2. 因为秋雨带来了秋天的气息,使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3. 金黄、红、黄
4.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二)
1. 因为他想了解过去的故事。
2. 是古代用来记录文字的工具。
3. 通过一本关于古代文明的书。
4. 感受到了小明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作文(略)
五、附加题
1. 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2. 一日千里、光阴似箭
温馨提示:本试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建议在考试前认真复习课本内容,并结合练习题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