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睚眦必报”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报复心极强、对微小的怨恨都不肯轻易放过的一句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在历史典故中有着深刻的含义,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残酷。
一、成语出处
“睚眦必报”最早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原文如下:
>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吃一顿饭的小恩惠,也会加倍回报;即便是瞪一眼的小仇怨,也要加以报复。这说明了一个人在对待恩怨时非常计较,尤其是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伤害,也不会轻易放过。
后来,“睚眦必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人小心眼、报复心强的性格特征。
二、成语故事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名叫须贾的大臣,他随同魏王出使秦国。当时,秦国宰相范雎(字叔)因出身低微,曾受过不少屈辱,但他忍辱负重,最终凭借才华和智慧成为秦国的重要人物。
须贾在出使秦国期间,因嫉妒范雎的才能,故意在秦王面前诋毁他,甚至诬陷他有通敌行为。范雎虽然被囚禁,但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暗中策划,最终成功脱身,并成为秦国的宰相。
后来,须贾再次来到秦国,见到已贵为宰相的范雎,心中惊恐不已。范雎没有立即处死他,而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让他自取其辱。他让须贾穿上破衣烂衫,带他去见秦王,并在众人面前揭露他的罪行。最终,须贾被贬为庶民,从此一蹶不振。
这个故事体现了范雎的智慧与冷静,同时也揭示了“睚眦必报”的另一层含义——即使是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给予应有的惩罚,哪怕是一点点的仇恨也不轻易放过。
三、成语释义
- 睚眦:指眼睛,引申为极小的怨恨或不满。
- 必报:一定要报复。
所以,“睚眦必报”整体意思是:连极小的怨恨也要报复。多用于形容人心胸狭窄、报复心强,对任何一点不公或伤害都耿耿于怀,不肯轻易原谅。
四、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睚眦必报”多用于批评那些心胸狭隘、报复心强的人。例如:
- 他在工作中总是记仇,对同事稍有不满就睚眦必报,搞得团队气氛紧张。
- 这个人性格偏激,遇到一点小事就睚眦必报,很难与人相处。
五、成语启示
“睚眦必报”虽然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但也提醒我们:做人要宽容大度,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如果总是心怀怨恨、伺机报复,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
六、结语
“睚眦必报”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性的写照。它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现实,也警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学会放下仇恨、以德报怨,做一个更加豁达、成熟的人。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成语“睚眦必报”的来源、故事、解释和使用进行整理创作,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相似性,确保内容的独特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