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点的组合-辽海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点”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掌握点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并能运用点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创作中体会点的组合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对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点的组合形式及其在画面中的作用。
-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点的不同形态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点的图片素材、优秀作品案例、绘画工具(如铅笔、彩笔、颜料等)。
- 学生准备:绘画本、彩色笔、画纸、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有哪些‘点’?比如星星、纽扣、雨滴……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点”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展示一些由点构成的艺术作品(如蒙德里安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点是如何组合的?它们有什么样的美感?”
2. 新课讲授(10分钟)
- 点的基本特征:点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具有位置、大小、颜色、形状等属性。
- 点的组合方式:
- 均匀排列:如网格、圆点阵列;
- 随机分布:如自然界的落叶、星群;
- 重复变化:如不同大小、颜色的点交替出现;
- 对比组合:通过大小、颜色、方向的对比形成视觉冲击。
教师结合PPT展示不同的点组合方式,并引导学生讨论每种方式带来的视觉感受。
3. 实践操作(20分钟)
任务:“点的创意组合”
要求:每位学生用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抽象图案、装饰画或风景元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点的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给予建议和鼓励。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简要介绍创作思路。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从创意性、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点评,强调点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点的基本特性以及点的多种组合方式。点虽然简单,但在艺术创作中却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能够善于发现点的美,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六、课后拓展(可选)
建议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物品上的“点”,尝试用手机拍摄并制作成点的组合小作品,下节课带来分享。
七、板书设计:
```
第5课 点的组合
一、点的概念
二、点的组合方式
1. 均匀排列
2. 随机分布
3. 重复变化
4. 对比组合
三、点的创意表现
```
备注: 本教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体验,旨在通过点的组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