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复习资料-20231122000943】一、课文简介
《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东汉末年至五代的历史。本文节选自其中关于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诫其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
文章通过简短的对话形式,展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劝导和鼓励,以及吕蒙在学习后的变化,体现了“开卷有益”的深刻道理。
二、原文与翻译
原文: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翻译:
>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不能不学习!”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太多。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专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过去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很有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三、重点字词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初 | 开始的时候 |
| 当涂 | 掌权、掌管 |
| 卿 | 古代君对臣的称呼,这里指吕蒙 |
| 辞 | 推辞 |
| 治经 | 研究经典 |
| 博士 | 古代一种官职,专门负责讲授儒家经典 |
| 涉猎 | 浏览、粗略地阅读 |
| 见往事 | 了解过去的事情 |
| 孰若 | 谁比得上 |
| 自以为 | 自己认为 |
四、内容理解与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这一事件,表达了以下几点:
1. 学习的重要性:即使身处繁忙的军务之中,也不应忽视学习,因为学习能够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2. 劝学的方式:孙权没有强迫吕蒙,而是以自身为例,说明读书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体现出智慧的劝导方式。
3. 改变与成长:吕蒙在学习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一个“少文”之人成长为“有才略”的将领,说明学习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五、人物形象分析
- 孙权:作为一位有远见的君主,他不仅重视军事,也注重文化修养。他善于引导下属,用自身经历来激励他人,展现出一位明君的形象。
- 吕蒙:起初因事务繁忙而拒绝学习,但在孙权的劝导下转变态度,积极进取,最终实现自我提升,表现出知错能改、虚心求学的品质。
六、写作特色
1. 语言简练:全文仅百余字,却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
2. 对话为主:通过孙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展开故事,使内容更加真实自然。
3. 寓意深刻:虽为历史故事,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七、拓展延伸
1. “开卷有益”:这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只要翻开书本,就能获得知识和启发。
2. 古今对比:古代的学习方式与现代不同,但学习的本质——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始终不变。
3. 劝学精神: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更是对每一位追求进步者的激励。
八、复习要点总结
-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 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 分析人物形象及劝学方式;
- 领会“开卷有益”的深刻内涵;
-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九、练习题(参考)
1. 简述《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
2. 文中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3. 吕蒙学习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4. 你如何理解“开卷有益”这句话?
十、结语
《孙权劝学》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