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当中的常识问题】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考生关注的重点。这一模块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其中涉及的题目类型多样,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题。
在实际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不仅考察数学基础知识,还常常结合生活常识、社会热点以及常见的逻辑推理问题。因此,掌握一些与数量关系相关的“常识性”问题,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2020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中常见常识问题的总结,并附上相关题型与解答思路表格:
一、常见常识性问题分类
1. 时间与日期问题
- 如:某项工作从某日开始,经过若干天后是哪一天?
- 常见于行程问题或周期性问题中。
2. 比例与百分比问题
- 如:商品降价后涨价多少才能回到原价?
- 涉及基本的百分比换算和逆向计算。
3. 平均数与增长率问题
- 如:某地区人口增长了多少,如何计算年均增长率?
- 需要理解平均增长率的公式与实际应用。
4. 单位换算问题
- 如:公里与米、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转换。
- 虽为基础内容,但在复杂题目中容易出错。
5. 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
- 如:从若干人中选出若干人组成小组,有多少种可能?
- 需要掌握基本的排列组合公式和概率计算方法。
6. 几何图形与面积体积问题
- 如:已知长方体的表面积,求体积或边长。
- 涉及几何公式的记忆和灵活运用。
7. 经济类问题(如利润、折扣、利息等)
- 如:某商品进价100元,售价120元,利润率是多少?
- 需要熟悉成本、售价、利润之间的关系。
8. 工程问题(如工作量、效率、时间关系)
- 如:甲乙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几天?
- 通常使用“工作效率”作为解题关键。
二、常见题型与解答思路表格
题型类别 | 典型题目示例 | 解答思路 |
时间与日期 | 某项任务从星期一早上8点开始,持续100小时,结束时间是哪一天? | 计算总小时数,再转换为天数和剩余小时,注意周末是否包含在内。 |
比例与百分比 | 一件商品打八折后价格为80元,原价是多少? | 原价 × 0.8 = 80 → 原价 = 80 ÷ 0.8 = 100元。 |
平均数与增长率 | 某公司去年产值为100万,今年增长到121万,年均增长率是多少? | 使用公式:(121/100)^(1/2) - 1 ≈ 10%。 |
单位换算 | 1.5小时等于多少分钟? | 1.5 × 60 = 90分钟。 |
排列组合 | 从5个不同颜色的球中选出3个,有多少种选法? | C(5,3) = 10种。 |
几何图形 |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cm,面积是多少? | 边长=20 ÷ 4 = 5cm → 面积=5×5=25cm²。 |
经济类问题 | 一件商品进价100元,利润率为20%,售价是多少? | 售价 = 成本 × (1 + 利润率) = 100 × 1.2 = 120元。 |
工程问题 | 甲单独做需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5天完成,两人合作需多少天? | 甲每天完成1/10,乙每天完成1/15 → 合作每天完成1/10 + 1/15 = 1/6 → 6天。 |
三、备考建议
1. 强化基础公式记忆:如平均数、百分比、比例、几何公式等。
2. 注重题型归纳:将相似题型归类,总结通用解题思路。
3. 多做真题练习:通过历年真题熟悉命题风格和常见考点。
4. 提升计算速度: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2020年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部分虽然难度适中,但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基础要求较高。掌握好这些常识性问题,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应对,提高整体成绩。
以上就是【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当中的常识问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