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语态的定义】在英语语法中,被动语态是一种用来强调动作承受者而非执行者的句式结构。与主动语态不同,被动语态的重点放在“谁被做”而不是“谁做了”。这种结构常用于正式写作、科技文章或新闻报道中,以突出事件本身而非执行者。
一、被动语态的定义总结
被动语态是指句子中的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而不是执行者。它通常由“be + 过去分词”构成,有时也会根据时态的不同进行变化。被动语态的使用可以让语言更加客观、简洁,并且适用于无法确定或不重要执行者的情境。
二、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
时态 | 主动语态结构 | 被动语态结构 |
一般现在时 | 主语 + 动词原形 | 主语 + am/is/are + 过去分词 |
一般过去时 | 主语 + 动词过去式 | 主语 + was/were + 过去分词 |
一般将来时 | 主语 + will + 动词原形 | 主语 + will be + 过去分词 |
现在完成时 | 主语 + have/has + 过去分词 | 主语 + have/has been + 过去分词 |
过去完成时 | 主语 + had + 过去分词 | 主语 + had been + 过去分词 |
将来完成时 | 主语 + will have + 过去分词 | 主语 + will have been + 过去分词 |
三、被动语态的使用场景
1. 强调动作的接受者:当重点不是动作的执行者时,使用被动语态更合适。
- 例: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这本书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写的。)
2. 避免提及执行者:当执行者不重要、未知或不想明确指出时。
- 例:The window was broken.(窗户被打破了。)
3. 使语言更正式或客观:在学术、科技、新闻等正式场合中常见。
- 例:The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结果发表在期刊上。)
4. 表达礼貌或委婉: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显得更礼貌。
- 例:Your request has been received.(您的请求已收到。)
四、被动语态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强调动作的接受者 | 不清楚是谁做的,可能造成信息缺失 |
使语言更正式、客观 | 可能让句子显得冗长 |
适用于科技、新闻等正式文体 |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 |
避免责任归属 | 有时会让人觉得不够直接 |
五、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区别
项目 | 主动语态 | 被动语态 |
结构 |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主语 + be + 过去分词 |
侧重点 | 动作的执行者 | 动作的接受者 |
使用频率 | 常见于日常交流 |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 |
例子 | She wrote the letter. | 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her. |
通过了解被动语态的定义、结构、使用场景以及与主动语态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并在实际写作和交流中灵活运用。
以上就是【被动语态的定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