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与虎谋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做事不自量力,试图与强大的对手或危险的人物达成某种协议或合作,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在《汉语大词典》中,“与虎谋皮”被收录为一个成语,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总结
| 成语 | 与虎谋皮 |
| 拼音 | yǔ hǔ móu pí |
| 注音 | ㄩˇ ㄏㄨˇ ㄇㄡˊ ㄆㄧˊ |
| 释义 | 比喻与强暴者或危险人物合作,企图获取利益,但结果往往是自取灭亡。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与虎谋皮,必不得。”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行为不明智、自投罗网。 |
| 近义词 | 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以卵击石 |
| 反义词 | 量力而行、审时度势、知难而退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与虎谋皮”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与虎谋皮,必不得。”意思是说,想要和老虎商量剥它的皮,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比喻与强敌或恶势力打交道,注定失败。
这个成语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也广泛使用,尤其在批评某些人盲目自信、不切实际的行为时,常常会用到它。
三、使用示例
1. 他竟想与那些黑社会分子合作,简直是与虎谋皮,迟早要吃亏。
2.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合作,简直就像与虎谋皮,风险极大。
3. 他以为自己能操控局面,实则是与虎谋皮,最终落得个惨败。
四、总结
“与虎谋皮”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寓意深刻,常用于形容人不自量力、与强者对抗或合作,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文化,也能在实际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决策。
以上就是【与虎谋皮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