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洒在院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爷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还有他为我打月饼时的背影。
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每到中秋节,爷爷总会想办法给我做月饼。那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现成的月饼吃,而我却要等爷爷亲手做。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不仅仅是一块月饼,更是爷爷对我的爱和牵挂。
爷爷打月饼的过程很慢,也很讲究。他总是先准备好面粉、油、糖和芝麻,然后一勺一勺地调配比例。他的手虽然粗糙,但动作却格外轻柔。他把面团揉得又圆又匀,再用模具压出花纹,最后放在铁锅里慢慢烘烤。整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而爷爷从不急躁,仿佛每一步都在用心雕刻着一个节日的仪式感。
我记得有一次,我偷偷跑进厨房,看到爷爷在灶台前忙碌,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下来。他抬头看见我,笑着说:“小馋猫,来,尝尝看。”那一刻,我咬下一口月饼,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心里却酸酸的。原来,爷爷为了让我吃上一块好月饼,付出了那么多。
如今,我已经长大,爷爷也渐渐老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亲手打月饼了。但每到中秋,我都会想起他那双温暖的手,想起他为我做的每一口月饼。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月饼,但我总觉得,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爷爷做的那一种味道。
爷爷为我打月饼,不只是在做食物,更是在传递一份亲情与回忆。那一块块月饼,承载着他对我的宠爱,也寄托着我对他的思念。即使岁月流逝,那份温暖,依旧在我心中,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