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ldquo及共情及rdquo及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实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与陪伴者。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发展。其中,“共情”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一次,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小林,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主动发言,课堂参与度较低。起初,我认为他只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学习动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他的交流,我发现他并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因为家庭原因,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导致他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敢表达自己。
在一次课后谈话中,我没有直接批评他的表现,也没有急于给他布置额外的任务,而是先倾听了他的想法。我用温和的语气问他:“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说:“老师,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怕说错话被别人笑话。”听到这句话,我意识到,他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鼓励,而是一种理解与支持。
于是,我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有意识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尝试在讲解新知识点时,加入更多互动环节,鼓励他参与讨论,并在他发言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同时,我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更加包容、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其他同学也学会倾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
慢慢地,小林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在一次小组活动中主动承担了任务。他的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更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而共情,正是架起这座桥梁的重要工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将共情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努力成为学生真正信赖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