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修订版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规定及实施办法(试行)全文】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承担着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责。为了进一步规范工会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和合理合规,国家相关部门于2017年对《工会经费收支管理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发布了《工会经费收支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试行)》。该文件自发布以来,成为各级工会组织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梳理与解读,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
一、文件背景与适用范围
《2017年修订版工会经费收支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试行)》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和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调整和完善的结果。其适用范围涵盖各级工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单位设立的工会机构。
文件旨在通过明确经费来源、使用范围、审批流程、监督机制等内容,推动工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根据规定,工会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会员缴纳的会费:由工会会员按月或按年缴纳,是工会日常运作的基础资金。
2. 单位拨款:企事业单位按照法律规定,从行政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工会工作。
3. 社会捐赠: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用于支持工会开展公益、文化、教育等活动。
4. 其他合法收入:如培训收入、服务收费、利息收入等。
所有经费来源必须依法合规,不得挪用或违规使用。
三、经费使用范围
工会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 职工福利支出:如节日慰问、困难补助、医疗保障等;
- 教育培训支出:组织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政策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等;
- 文体活动支出:开展职工运动会、文艺演出、读书会等;
- 维权与法律援助支出: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
- 办公与宣传支出:包括办公用品、宣传材料、网络平台建设等;
- 其他经批准的支出:如应急事件处理、特殊项目支持等。
任何超出上述范围的支出,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四、经费管理与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文件明确规定了以下几点:
1. 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会应每年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并报上级工会备案;预算执行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分析和调整。
2. 审批流程:重大支出项目需经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向上级工会报备。
3. 审计与公示: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定期向会员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必要时可接受第三方审计。
4. 责任追究:对于违反规定使用经费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五、实施办法与试行意义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旨在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会经费管理制度。各地方工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同时,文件也鼓励各级工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工会经费真正服务于职工、服务于发展。
结语
《2017年修订版工会经费收支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工会财务管理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高效的新阶段。只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才能保障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各工会组织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确保每一笔经费都用得其所、用得有效,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