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这句诗语言质朴、意象生动,展现了孩童对月亮的天真想象,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童真的深情。
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意思
“小时不识月”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不知道它的真实模样;“呼作白玉盘”则是说孩子把月亮比作白色的玉盘,形容月亮圆润、洁白、明亮,像一个精美的玉器。
这句诗通过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简单理解与美好想象。在孩子眼中,月亮不是天体,而是一件可触可感的器物,这种纯真无邪的观察方式,正是诗歌中最动人的部分。
二、全诗内容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乐府诗,原为汉代乐府旧题,后被李白借用并赋予新的意境。全诗如下:
> 小时不识月,
> 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
> 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
> 桂树作团团。
> 遥望似挂镜,
> 此处是人间。
> 玉兔捣药成,
> 问言与谁餐?
> 蟾蜍蚀圆影,
> 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
> 天人清且安。
> 阴阳失其序,
> 灾祸生其间。
> 顾兔在腹中,
> 妇女无婵娟。
> 自古圣贤皆寂寞,
> 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
> 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全诗赏析
这首诗从儿童视角出发,描写对月亮的想象和好奇,接着转入对神话传说的联想,如“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然而,随着诗情的发展,李白逐渐转向对现实的感慨与忧思,比如“蟾蜍蚀圆影”象征着光明被遮蔽,“阴阳失其序”则暗指社会动荡、人生无常。
诗的最后几句更是情感激荡,表现出一种借酒消愁、超脱尘世的豪放情怀。“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道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四、艺术特色
1. 童真与幻想结合:诗中既有孩子的天真想象,又有丰富的神话元素,使整首诗充满奇幻色彩。
2. 结构变化多端:从对月亮的描述,到神话传说,再到现实感叹,层次分明,情感起伏明显。
3. 语言简练优美:用词通俗易懂,但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五、结语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不仅是一句描写童年记忆的诗句,更是一种对纯真世界的怀念与赞美。在李白笔下,月亮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心灵的寄托与诗意的象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