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合集】《浣溪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其词作集中,属于《东坡乐府》的一部分。这首词以其清丽自然的风格、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邃的人生感悟,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注释
- 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在游览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的清泉寺时所作。
- 兰溪:一条小河,因水中多兰草而得名。
- 兰芽:兰草的新芽。
- 浸溪:浸泡在溪水中。
- 松间沙路:松树之间的沙石小路。
- 净无泥:地面干净,没有泥泞。
- 萧萧暮雨:傍晚时分的细雨声。
- 子规:杜鹃鸟,叫声凄凉。
-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不能再次年轻?
- 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流去。
-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感叹时光流逝。
三、赏析
这首《浣溪沙》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虽身处逆境,但他的心境却依然豁达开朗。全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同时寄托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上片写景,描绘了清泉寺周围的优美景色:兰草初生,溪水潺潺,沙路洁净,黄昏时分细雨绵绵,杜鹃啼鸣。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下片转入抒情,通过“谁道人生无再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他不认同“人老难返”的悲观看法,而是以“门前流水尚能西”来比喻人生仍有希望,只要心怀信念,便能重新出发。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劝慰人们不要因年老而消极,应珍惜当下,保持乐观心态。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趣,又含哲理之思,体现了苏轼“旷达洒脱”的人格魅力。
四、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融,情感真挚。
2. 哲理深刻: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富有启发性。
3. 语言朴素自然:用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体现出苏轼“以俗为雅”的艺术风格。
4. 结构紧凑:全词四十二字,层次分明,节奏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五、结语
《浣溪沙》不仅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品,更是一首充满智慧与力量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人生虽有起伏,但只要心怀希望,就能在风雨中找到前行的方向。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如需进一步探讨苏轼其他作品或了解宋代词风演变,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