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ppt课件】一、课程导入
在唐代,边塞诗是文学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旅生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将士的敬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它的意境与情感。
二、作者简介
岑参(约718—769),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送别之情,风格豪放而富有气势。他曾在安西、北庭等地任职,亲身经历边地生活,因此其诗作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真实感。
三、诗歌背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在西域任职期间,为送别友人武判官回京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既有对边塞苦寒环境的描写,也有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四、诗歌原文
> 北风卷地白草折,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意欲报君之恩,
> 万里送君行。
> 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轮台东门送君去,
> 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五、逐句解析
1. “北风卷地白草折”
描写边塞地区狂风怒号,连草地都被吹得弯折,展现出恶劣的自然环境。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梨花”比喻雪花,既表现了雪景的美丽,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惊叹。
3.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写出寒冷天气对生活的侵袭,连贵重的衣物也无法抵御严寒。
4.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表现边将们在寒冷中作战的艰辛,进一步渲染边塞生活的艰苦。
5. “意欲报君之恩,万里送君行”
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惜别之情。
6.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描绘送别宴会上的热闹场面,乐器声中夹杂着离别的伤感。
7.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再次描绘雪景,突出边塞的苍茫与壮阔。
8.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送别地点与环境的描写,强化了离别的氛围。
9.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最后一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目送友人远去,心中无限惆怅的情感。
六、艺术特色
- 比喻新颖:“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别具一格。
- 语言简练:全诗语言凝练,画面感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刻画,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七、主题思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惜别之情。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豁达又深情的内心世界。
八、课堂讨论
1. 你认为“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有什么特别之处?
2. 诗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3.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九、拓展延伸
- 了解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如高适、王昌龄等。
- 欣赏相关影视作品或配乐朗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尝试仿写一首描写冬日景色或送别场景的短诗。
十、结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它让我们感受到边塞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深情。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共鸣。
---
备注: 此PPT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课堂互动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