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原文及解释】一、原文
我小时侯,有一件心爱的东西——一只风筝。那是一只纸做的燕子,颜色鲜艳,尾巴长长的,飞起来时像一只真正的燕子在空中翱翔。
春天来了,风轻轻吹过,我便拿着风筝跑到院子里。阳光洒在草地上,我高兴地跑着,把风筝放上天空。那时的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属于我,风筝是我的朋友,是我心中的自由象征。
可是有一天,风筝被风吹断了线,掉在了远处的草丛里。我急得直哭,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一样。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再做一个新的。”可我却觉得,那个风筝已经永远地飞走了。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玩风筝了。但我常常想起那只风筝,想起它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它虽然小,却承载了我的梦想和快乐。
二、解释与感悟
《风筝》这篇短文,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孩子与风筝之间的情感联系。文章通过讲述“我”小时候对风筝的喜爱、风筝的失落以及长大后的怀念,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回忆。
风筝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种象征:它是自由、希望和梦想的象征。当风筝飞上天空时,仿佛也带走了孩子的纯真与幻想。而当风筝失去时,那种失落感也让人感受到成长中的无奈与遗憾。
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简单、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童年的温情。这种情感是普遍的,无论身处何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或许早已不在身边,但它始终陪伴着我们,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三、结语
《风筝》虽短,却意味深长。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的事物。也许它们早已远去,但它们留下的痕迹,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就像那只风筝,虽然飞走了,却从未真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