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无衣原文及批注】《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一首极具战斗精神与团结意识的诗歌,出自《秦风》部分。全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激昂,表达了战士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以下为原文及简要批注,并以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 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 与子偕行!
二、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在国家危难之际,面对敌人时所表现出的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精神。诗人通过“同袍”、“同泽”、“同裳”的重复结构,强调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共同的使命。每一章都以“岂曰无衣?”开头,反问对方是否有战衣,实际上是在表达“即使没有战衣,我也愿意与你并肩作战”的坚定决心。整首诗节奏明快,感情炽热,展现了古代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批注说明
词语 | 解释 | 批注 |
岂曰无衣 | 难道说没有衣服吗? | 表达一种反问语气,引出下文的“与子同袍”。 |
同袍 | 共同的战袍 | 比喻战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
王于兴师 | 国王出兵征讨 | 表示战争的起因和正当性。 |
修我戈矛 | 整理我的武器 | 展现战士备战的积极态度。 |
与子同仇 | 与你共同对敌 | 强调团结一致、共同抗敌。 |
同泽 | 共同的内衣 | 进一步深化战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
矛戟 | 武器名称 | 体现战争的激烈和准备的充分。 |
偕作 | 一起行动 | 表达共同参与、齐心协力。 |
同裳 | 共同的战衣 | 再次强调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
甲兵 | 防护装备和武器 | 表示全面备战的状态。 |
偕行 | 一同前行 | 体现战士们誓死不退的决心。 |
四、总结
《诗经·无衣》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战歌,通过对“同袍”、“同泽”、“同裳”的反复吟唱,表达了将士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抗敌的信念。它不仅是一首战争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传统美德。在今天,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团结一致、勇于担当。
以上就是【诗经无衣原文及批注】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