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翻译及原诗】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景色与思乡情感的经典诗作。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中秋节诗词中的代表之作。以下是对该诗的原文、翻译以及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
《十五夜望月》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月光洒满庭院的静谧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浓厚的怀人情感,体现了唐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中文原文 | 翻译 |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月光洒在庭院,树上栖息的乌鸦也仿佛被染白;清冷的露水悄然打湿了桂花。 |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今夜月色明亮,人们都在仰望这轮明月,却不知这份秋日的思念会落在谁的家中? |
三、诗歌赏析
- 意象选择:诗中选取“中庭”、“树栖鸦”、“冷露”、“桂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中秋夜晚氛围。
- 情感表达:诗人并未直接表达思乡之情,而是通过“秋思落谁家”一句,引发读者共鸣,增强了诗歌的含蓄美。
- 艺术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整首诗充满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四、作者简介
王建(约768—835),字仲初,唐代著名诗人,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民间风俗和节日场景。《十五夜望月》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五、结语
《十五夜望月》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秋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团圆的渴望。无论是阅读还是吟诵,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温情。
以上就是【十五夜望月翻译及原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