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亭记翻译和原文】《醒心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醒心亭”的环境与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为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醒心亭记
予尝游于滁州,见其山川之美,林木之秀,溪流之清,遂乐而忘返。于是筑亭于溪上,名曰“醒心”。凡登斯亭者,望远山之苍翠,听流水之潺潺,心旷神怡,意气风发,故名曰“醒心”。
夫山川之奇,非独足以悦目,亦能动心。人之居于尘世,常为物欲所蔽,心为之昏。若得此亭,坐而观之,虽不语而自明,虽不言而自悟,故曰“醒心”。
余以为,人之生也,贵在知足。今观山川之静,水石之清,乃知天地之大,人心之小。愿后之览者,皆能于此亭中得一醒心之境,以养其性,以修其德。
二、翻译
我曾经游览过滁州,看到这里的山川美丽,林木繁茂,溪水清澈,因此十分喜爱,留恋忘返。于是我在溪边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醒心”。凡是登上这座亭子的人,望着远处的青山苍翠,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心情开阔,精神振奋,所以称它为“醒心”。
山川的奇妙,不只是让人赏心悦目,更能触动人心。人们生活在尘世中,常常被物质欲望所蒙蔽,内心变得昏暗。如果能在这样的亭子里坐下观看,即使不说什么,也能明白道理;即使不说话,也能有所领悟,因此称之为“醒心”。
我认为,人生可贵之处在于懂得满足。现在看着山川的宁静,水石的清澈,才明白天地广大,人心却如此渺小。希望后来的游客,都能在这座亭子里获得一种“醒心”的境界,修养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的道德。
三、与对比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曾巩(北宋文学家) |
| 文体 | 散文(记体文) |
| 写作背景 | 曾巩游览滁州,见山水之美,建亭并题名“醒心” |
| 主要思想 | 强调自然之美对人心的启发作用,倡导知足、修身、养性 |
| 核心观点 | 山川之美不仅悦目,更能启人心智,使人“醒心”,达到心灵的清明 |
| 语言风格 | 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性,兼具描写与议论 |
| 结构特点 | 由景入情,由景及理,层层递进,情感真挚 |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在喧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觉醒 |
四、结语
《醒心亭记》虽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心灵修养与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过对“醒心亭”的描写,曾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心灵宁静的启示。
以上就是【醒心亭记翻译和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