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苏轼旷达的古诗(精选10首)】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轼无疑是一位极具个性与才情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不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更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种“旷达”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从容与智慧。本文将精选苏轼十首体现其旷达情怀的经典古诗,带您走进这位千古文豪的精神世界。
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所作,表现了他在风雨中的从容不迫,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坦然接受。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坚定,这是一种真正的旷达。
2. 《赤壁赋》(节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虽然这是散文,但其中蕴含的哲理与诗意,正是苏轼旷达心境的体现。他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渺小,却能超越时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此词虽写离别之情,但苏轼并未沉溺于悲伤,而是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聚散。他对月亮的向往,是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情怀。
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暴雨后的清新景象,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他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平静与美好,正是一种旷达心态的体现。
5.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苏轼借庐山之景,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自己无法完全看清事物的本质,但依然保持豁达与包容。
6.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表达了苏轼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他反对“老去无用”的悲观思想,认为即使年岁渐长,仍可保持年轻的心态,这种乐观与豁达令人敬佩。
7.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载梦,泪洒东风。
天涯何处觅知音?
衣上泪痕,总是伤春。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枝头。
这首词虽写离别之苦,但苏轼并未沉沦于哀愁之中,而是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感。他懂得珍惜过往,也愿意展望未来。
8.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在这首诗中赞美了刘景文的坚毅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他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9.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展现出他豁达开朗的心境。
10.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尽管仕途坎坷,但他并未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回顾自己的经历。他深知,真正的人生价值并不在于官位高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结语:
苏轼的旷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困顿中寻求希望,这种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通过这十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的艺术才华,更能体会到他那份超然物外、豁达洒脱的生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