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的注释】“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中国俗语,出自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长征途中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句话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精神内涵。
关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原诗中是“屈指行程二万”,意思是说,只有登上长城,才算得上真正的英雄;而回顾整个长征历程,走过的路程长达二万五千里。这里的“长城”不仅仅是指地理意义上的长城,更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
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常常将“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激励自己或他人勇敢面对挑战、坚持不懈的口号。它强调的是“坚持到底才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会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或他人不要轻易放弃。
不过,在一些场合中,有人可能会误以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是“只到长城不算好汉”或者“到了长城才算是好汉”,其实这些都是对原句的误解或引申。正确的下一句应为“屈指行程二万”,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原句,带有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色彩。
从文化角度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精神的肯定。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传统美德。
总结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下一句是“屈指行程二万”,它不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迎接人生中的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