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一篇赠序,文章通过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经历,勉励后人勤奋学习、不畏艰难。本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
以下是一些针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
一、选择题
1.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 )
A. 欧阳修
B. 宋濂
C. 苏轼
D. 王安石
答案:B
2. 文章开头提到“余幼时即嗜学”,说明作者( )
A. 喜欢玩耍
B. 热爱学习
C. 家境富裕
D. 不喜欢读书
答案:B
3. “无从致书以观”中“致”的意思是( )
A. 到达
B. 得到
C. 致谢
D. 致命
答案:B
4.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A. 没有钱买书
B. 没有老师指导
C. 生活条件艰苦
D. 同学嘲笑
答案:A
5.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表明作者( )
A. 骄傲自满
B. 虚心好学
C. 不愿请教
D. 自私自利
答案:B
二、填空题
1.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__________文,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赠序;宋濂
2.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__________,手自笔录”,表现出刻苦精神。
答案:假借于藏书之家
3. 文中提到“__________,弗之怠”,表现了作者对学习的执着。
答案: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 作者用“__________,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来描写求学路上的艰难。
答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后学__________。
答案:勤学苦练,不畏艰难
三、简答题
1. 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哪些求学过程中的困难?请简要概括。
答: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没有书读、没有老师指导、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还要步行几十里去请教老师。
2. 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
答: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的艰苦求学经历,是为了激励后学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勤奋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
3. 文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物质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并不羡慕别人,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专心求学的精神。
4. 你认为作者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精神?为什么?
答:我认为作者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都坚持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5.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解。
答:“书山有路勤为径”意思是说,要想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只有勤奋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学海无涯苦作舟”则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勤奋和坚韧的态度面对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就。
四、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买到书,只能向别人借书并亲手抄写,即使天气寒冷也坚持完成抄书任务的故事。
2. “弗之怠”中的“之”指的是什么?
答:“之”指代“抄书”这件事,意思是“不松懈抄书的工作”。
3. 作者为什么“不敢稍逾约”?
答:因为作者答应别人按时归还书籍,所以他不敢拖延,表现出诚实守信的品质。
4.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可以看出作者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
五、作文题
请以“从《送东阳马生序》中得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可围绕作者的求学精神、对待困难的态度、珍惜学习机会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自身实际,写出感悟与思考。
结语:
《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教育意义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学习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以宋濂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