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信息的来源和处理方式,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使用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 难点:
如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相关视频资料。
-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哪些信息?比如天气预报、新闻、学校的通知等。这些都属于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是什么。
2. 新授内容(20分钟)
(1)什么是信息?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信息场景,如交通信号灯、电视新闻、手机消息等,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是人们用来传递和交流的内容。
(2)什么是信息技术?
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设备如何帮助人们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
(3)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网上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医疗等,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便利与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组举出两个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并简单说明其作用。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发展,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信息技术,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内容
2. 信息技术: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的技术
3. 应用:互联网、电脑、手机等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课堂互动较为活跃。部分学生在举例时仍较困难,今后可多提供具体案例引导思考。
---
备注:本教案依据人教新课标教材编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