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传(原文(译文))】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有一位被后人尊称为“医祖”的传奇人物——扁鹊。他不仅以高超的医术闻名于世,更因其神秘的行踪和非凡的医道而被历代文人所传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一、原文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社令,尝学方技于长桑君。其为人,性敏而好学,善诊脉,能识病之所在,不待切脉而知其疾。于是,天下之人皆称其为“扁鹊”。
赵简子时,病笃,召扁鹊入宫。扁鹊曰:“君之病在心下,若不急治,三日必死。”简子不信,后三日果死。简子之臣曰:“君之病,非扁鹊不能治。”简子曰:“吾闻良医之言,如见其形;今虽死,亦可得其术。”
后有太子暴疾,医不能治,扁鹊至,视其脉,曰:“此非疾也,乃尸厥耳。”遂针其百会、合谷等穴,须臾太子苏。赵人皆以为神。
又尝至齐,齐桓公问曰:“寡人有疾,先生何以治之?”扁鹊曰:“君之疾在腠理,若不治,七日必发。”桓公曰:“寡人无疾。”五日,桓公病,使人召扁鹊,扁鹊曰:“君之疾在肌肤,尚可治。”桓公不悦。又五日,病入肠胃,扁鹊曰:“君之疾在肠胃,不可治矣。”桓公不应。七日,病入骨髓,扁鹊不敢言,遂出。桓公果死。
扁鹊之术,神妙莫测,然其名亦遭人忌。终为权臣所害,卒于秦。
二、译文
扁鹊是渤海郡郑地人,原名秦越人。年轻时曾担任地方官,后来跟随一位名叫长桑君的医生学习医术。他天资聪慧,善于观察病人,能够通过望诊和脉诊准确判断病情,甚至不用切脉就能知道疾病所在。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扁鹊”。
赵简子患病严重,召见扁鹊入宫。扁鹊说:“您的病在心脏下方,如果不及时治疗,三天内就会死去。”赵简子不相信,结果三天后果然去世。赵简子的臣子说:“您生病的时候,只有扁鹊才能治好。”赵简子说:“我听说好的医生说的话,就像亲眼看到一样;现在虽然死了,也可以学到他的医术。”
后来,有一位太子突然发病,众医无法救治,扁鹊来到后,仔细查看他的脉象,说:“这不是疾病,而是‘尸厥’。”于是给他针刺百会、合谷等穴位,不久太子便苏醒过来。赵国人因此认为他是神医。
扁鹊还曾到过齐国,齐桓公问他:“我有病,先生如何医治?”扁鹊回答:“您的病在皮肤表面,如果不及时治疗,七天后会发作。”桓公说:“我没有病。”五天后,桓公果然发病,派人去请扁鹊,扁鹊说:“您的病已经深入肌肉,还可以治疗。”桓公不高兴。再五天后,病进入肠胃,扁鹊说:“您的病已到肠胃,无法治愈了。”桓公不再回应。七天后,病进入骨髓,扁鹊不敢再说,便离开了。最终,桓公果然去世。
扁鹊的医术高明无比,但他的名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最终,他被权臣陷害,死于秦国。
三、结语
扁鹊不仅是古代医学的先驱,更是智慧与仁爱的象征。他的故事流传千古,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医的博大精深,也展现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尽管历史记载中不乏传说成分,但扁鹊的形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医者身份,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永恒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