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封三娘》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以鬼怪、狐仙、人鬼相恋等奇幻故事为主,寓意深刻,文笔优美。其中,《封三娘》一文,讲述了书生与一位神秘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情感真挚,极具文学魅力。
原文:
封三娘,青州人。少孤,寄养于姨母家。年十五,姿容绝代,性慧而善诗。邻有书生某,字子安,才名甚著,然性孤僻,不喜与人交。一日,三娘偶游园中,见其读书,心异之,遂托人通意。子安闻之,欣然往见。三娘设宴于花下,二人对坐,谈笑风生,情意渐深。后数月,子安辞归,三娘赠以玉佩,曰:“此物可避邪。”子安受之,遂别而去。
未几,子安病卒,三娘闻之,悲痛欲绝,遂焚香祷告,愿以身殉。夜半,忽见子安魂来,执其手曰:“吾非死也,乃被妖魅所惑,今得脱,故来报恩。”三娘惊问其故,子安曰:“吾本无疾,因误饮毒酒,幸赖汝玉佩之力,得以不死。”言毕,化为清风而去。
三娘感其情义,遂隐居山中,终身不嫁,常以诗自遣,人皆称其贞节。
译文:
封三娘是青州人,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姨母家中。她十五岁时,容貌出众,聪明且擅长写诗。邻居有一位书生,名叫子安,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有一天,三娘偶然在花园中游玩,看到他在读书,心中感到惊奇,便托人传达心意。子安得知后,高兴地前去相见。三娘在花下设宴款待他,两人相对而坐,谈笑风生,感情逐渐加深。几个月后,子安告别离去,三娘送给他一块玉佩,说:“这东西可以避邪。”子安接受了,然后离开。
不久之后,子安突然病逝,三娘听到消息后,悲痛万分,于是点燃香火祈祷,愿意以命相殉。半夜时分,忽然看见子安的魂魄前来,牵着她的手说:“我不是死了,而是被妖怪迷惑了,现在终于脱身,所以来报恩。”三娘惊讶地问他原因,子安说:“我本来没有病,是因为误喝了毒酒,幸好依靠你的玉佩之力,才得以活命。”说完,他的身影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了。
三娘感动于他的情义,于是隐居山中,终身不嫁,常常以诗歌寄托情怀,人们都称赞她的贞洁与忠贞。
结语:
《封三娘》一文虽为虚构,却蕴含着深厚的人情味和道德观。它不仅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更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坚贞与深情。蒲松龄通过这一故事,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赞美,也对人性中的善与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阅,是《聊斋志异》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